可爱网名

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案 > 当前文章

经典文案

90句韩非子寓言故事成语精选文案

admin 2023-10-09 13:12:55 59 阅读

韩非子寓言故事成语

1、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1 

2、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3、(故事)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4、(点评)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5、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6、(点评)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风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而语专言势之足以治天下者,则其智之所至者浅矣。(韩非子寓言故事成语)。

7、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出自《韩非子·功名》。

8、(点评)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9、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10、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11、(行为相同,动机也可能不同,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看准很难,要长期观察。)(韩非子寓言故事成语)。

12、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故事)延陵卓子乘苍龙、挑文之乘,钩饰在前,错在后。马欲进则钩饰禁之,欲退则错贯之,马因旁出。造父过而为之泣涕,曰:“古之治人亦然矣。夫赏所以劝之,而毁存焉;罚所以禁之,而誉加焉。民中立而不知所由,此亦圣人之所为泣也。”

14、重新申明号令。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15、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16、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17、(故事)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也。”

18、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19、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4 

20、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3 

21、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22、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23、(在实践中检验吧,说得天花乱坠的虚辞虽然别人说不过,但若进行实际考证调查后就会显形了,这就是韩非的形名术。)

24、  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25、(故事)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

26、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

27、成语自相矛盾就是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的武器,一个用来攻击,一个用来抵御。楚国有个商人,不仅卖矛还卖盾。当时他对着路人说:我的盾啊刀枪不入,最尖锐的盾都刺不穿它,然后又说他的矛尖锐得可以刺穿所有东西,结果就被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商人立马没声音了。

28、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29、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30、(道德上的颂扬和贬抑应该和赏罚一致,这样赏罚的效果最好。)

31、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32、(故事)孔子曰:“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

33、(有“度”的,有标准的,才可以衡量才干,不然没有评判标准,谁都可以吹牛,不知如何选才了。)

34、翰博学堂(晋阳街)郭老师18603450423

35、   《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我们当前所用成语典故的出处,比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讳疾忌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还有一些寓言故事虽然不被人熟悉,但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6、(故事)一曰:鲁人有自喜者,见长年饮酒不能釂则唾之,亦效唾之。

37、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38、(故事)夫矢来有乡,则积铁以备一乡;矢来无乡,则为铁室以尽备之。备之则体不伤。

39、(这就是价值观不同啊,人们评判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会有不同的结论是因为评判标准不同。但显然欲不欲的人少之又少。)

40、(同智子疑邻出处《韩非子》卷四说难第十二同样的言论因为进说者与听者关系有别而有不同的效果。)

41、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5 

42、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43、(故事)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44、引证:《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45、(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无使得通辞,倒其言以告而知之。

46、(用“度量”已经大于棘刺之端的事实识破了骗局。)

47、(故事)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48、(故事)慧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

49、(点评)夫事有所必归,而以有所肿膝而不任,智者之所独知也。惠子曰:“置猿于柙中,则与豚同。”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50、(不会因事而变,不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办事,最后办不成事。)

51、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9 

52、(故事)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

53、(故事)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也。遂相杀,因自杀。

54、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55、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56、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57、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58、《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59、(不仅要多听多人的意见,更要多听多面的意见。)

60、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61、(点评)或曰:李子设辞曰:“夫言语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者,谓之窕言。”辩在言者,说在听者,言非听者也,则辩非说者也。所谓“不度于义”,非谓听者,必谓所听也。听者,非小人,则君子也。小人无义,必不能度之义也;君子度之义,必不肯说也。夫曰“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入多之为窕货也,未可远行也。李子之奸弗蚤禁,使至于计,是遂过也。无术以知而入多,入多者穰也,虽倍入,将奈何?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不以小功妨大务,不以私欲害人事,丈夫尽于耕农,妇人力于织纴,则入多。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明于权计,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于财用,节于衣食,宫室器械周于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夫无山林泽谷之利入多,因谓之窕货者,无术之言也。

62、《韩非子》是后人收集整理韩非所著的文章而编纂成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63、(没有利,父子也会反目,有利,就算只是雇佣关系也能相敬爱。大多数人是自利的,这是现实,儒家认不清这个现实,或者说故意讲了个虚假的人性本善的故事,让人人做圣人,实际只能是人人变成虚伪,人但做不到而且禁锢人性。承认人性自利,利用人性自利来进行政治管理,更有效。)

64、(务实、实用是韩非的价值观,是很对的,但这个例子体现的实用观太狭隘了,用现代的眼光看,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潜力的,不应一概抹杀。)

65、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66、(点评)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67、(故事)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6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2 13 

69、(故事)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70、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渡长江,船行至江山时他不小心将身上佩带的宝剑掉到水中,但没能及时抓住,于是就在掉剑的地方船舷作了一个记号,船靠岸后就在刚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宝剑,结果一无所获。

71、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72、(如果有大贡献,就应该有厚赏,并无不可,按功授禄嘛,这样才能顺应人性,调动激励人们的积极性,把事干好。儒家只看到尊卑等级,完全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要想富国强兵就要调动社会活力,打破阶级固化。)

73、(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才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搞好内政比搞好外交重要。)

74、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75、(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76、(点评)人之所有饮不足者,不可不索其羽也。

77、“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78、▶ 给人忠告的困难,不在于忠告者本身,难在于必须了解忠告对象的心理,邻家老头与富家关系不够深厚,交浅言深,不能取信于人,反而遭人猜疑。反过来说,我们思考判断问题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要从事实出发想问题,不能简单以关系好或者坏作为自己想问题的出发点。

79、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出自《韩非子·大体》。

80、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81、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82、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83、(故事)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84、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85、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86、成语自相矛盾就是出自韩非子,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的武器,一个用来攻击,一个用来抵御。楚国有个商人,不仅卖矛还卖盾。当时他对着路人说:我的盾啊刀枪不入,最尖锐的盾都刺不穿它,然后又说他的矛尖锐得可以刺穿所有东西,结果就被人说拿你的矛刺你的盾,商人立马没声音了。

87、(故事)范且曰:“弓之折,必于其尽也,不于其始也。夫工人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一日犯机,是节之其始而暴之其尽也,焉得无折?且张弓不然,伏檠一日而蹈弦,三旬而犯机,是暴之其始而节之其尽也。”工人穷也,为之,弓折。

88、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89、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